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斯拉夫语学院师生“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29   浏览:

2023年9月22日-24日,“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2023年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首都师范大学承办。会议核心议题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斯拉夫语学院的赵晓彬教授、王丽欣教授、杨玉波副教授、李颖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22日晚,赵晓彬教授作为理事,参加了2023年度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的理事会,此次理事会通过了新增理事的决议,王丽欣教授被推选为新增理事。赵晓彬教授主持了24日上午的大会主题发言,王丽欣教授、李颖老师以及四位硕博研究生张珉、刘虹成、胡恒、董小焕在分会场进行发言。

王丽欣教授在第三分会场作了题为《空间之维:阿尔谢尼耶夫创作里的中国》的发言,从文学地理学理论视角解读小说《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地理空间。认为小说建构了远离俄国都市尚处于未开化状态的原始森林的别样地理空间,尤其强调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与众生平等的思想,从客观上显现与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李颖老师在第六分会场作了题为《论俄罗斯通古斯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中历史性问题》的发言。透过通古斯民族的神话、史诗和传说等民间文学的体裁特征,来研究中俄跨界通古斯民族的历史性问题,尝试用口头叙事文学资料补充通古斯民族书面文献资料困乏的状况,一定程度上还原该族群的民族史。

博士研究生张珉在第二分会场作了题为《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衔接——维戈茨基诗学对话探微》的发言。他关注到在20世纪20年代的俄苏文论之争中创立的文艺心理学,并阐述了其先驱人物维戈茨基身上体现的诗学对话印记:其文艺观与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均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实现了形式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有机融合。

博士研究生刘虹成在第二分会场作了题为《人类中心主义下<穿裤子的云>中移位的人物形象悲剧》的发言,以人类中心主义和马雅可夫斯基对“人”的看法为出发点,探讨了《穿裤子的云》中女主人公玛丽亚和男主人公“我”的形象,指出两者的悲剧的表层在于社会秩序的异化,深层悲剧在于存在层面的危机。

硕士研究生胡恒在第一分会场作了题为《两极共轭表征下的文化自为——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现实的二元性理解及其本质》的发言,揭示不变的“守恒”与变幻的“适应”这对矛盾特性同时蕴含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展变迁当中,而关于两极共轭表征下的历史促因和文化本质,则借助杜波连科的文化理念去理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内里的“文化自为”。

硕士研究生董小焕在第二分会场作了题为《马雅可夫斯基诗歌里的中国形象——以《你来念念这首诗,上巴黎、中国去一次》为例》的发言。报告从诗歌创作背景、内容赏析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诗歌里中国形象的建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在解读马雅可夫斯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美好情感的同时,阐明自己对当时中苏两国关系的认识。

这场睽违四年之久的线下俄罗斯文学研究年会,立足于百年以来中国学者在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郑重发出创建俄罗斯文学研究之中国学派的号召,为未来的发展重点确立了明晰的方向指引。通过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几位研究生受益匪浅,加深了对于国际前沿热点问题的认知,拓展了个人的学术视野和方法论思维,更为重要的是,明确了作为俄罗斯文学研究者的使命与责任:顺应“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中国国际文化传播”的时代浪潮,在自己的科研之路中展现独树一帜的中国视角与中国话语。这次机会宝贵的学术交流也为斯拉夫语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注入新的动力。

9645657284731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