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用所学外语译好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翻译服务社会的意识,2023年4月1日上午,斯拉夫语学院在社科楼711远程会议中心召开翻译硕士研究生学术组会。会议通过线下与线上混合的方式进行。2022级翻译硕士研究生徐昕宇、严伟琪、潘禹彤、徐佳文等参加组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张金忠教授全程参与组会的指导工作。
组会的第一个环节,张金忠老师向同学们概要阐述了本次组会的主题和目的,讲解了在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及其他文化文本俄译中应注意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告诉同学们,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理论研究既可以依托语言学视角,也可以侧重文化学理层面,还可以把语言学与文化学结合起来加以考量,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译理论研究在不断尝试打开人脑的“黑匣子”,故此,需在透彻理解和熟练运用原有的归化策略、异化策略以及増译、减译、分译、合译和换译等多种技巧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开展翻译中的语言意识研究,创新翻译研究新范式,提高译者的理论水平,增强译者的语言能力,提升翻译质量。
接下来,参会的四位同学按照拟定的组会计划依次进行翻译报告。
徐昕宇报告的题目是“端午节及其传说文本的俄译”,报告人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精选关于端午节的一个传说,诵读并讲解了译文,对其中运用的翻译策略和相关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和初步的解决方案。
潘禹彤报告的题目是“清明节及其传说文本的俄译”,报告人介绍了清明节的历史以及该节日的意义,依托精选并编辑的原文文本,用俄语讲解了清明节的不同名称和习俗,对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的俄语译文进行了解读。
徐佳文报告的题目是“七夕节及其传说文本的俄译”,报告人简要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根据对精编的牛郎与织女传说文本的俄译,讲解了翻译中运用的策略和技巧,对文本中的专有名词和文化空缺语言单位的翻译进行了重点分析。
严伟琪报告的题目是“雷锋及歌颂雷锋歌词的俄译”,报告人用俄语简要介绍了雷锋的生平事迹,依托由学院翻译课程教学团队原创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的译文,讲解了翻译中运用的归化、増译、减译等翻译策略和技巧,并在现场试唱俄文版歌曲。
每一位同学在诵读、讲解译文的过程中,与另外几位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师生共同分析翻译汇报中的亮点,指出文本阅读和翻译中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张金忠老师对本次组会情况进行总结,他对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积极进行翻译实践训练和理论总结予以充分肯定,对每一位同学翻译报告的选题、运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质量加以点评,认为同学们的选题均符合本次组会确定的主题要求,运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基本合理,翻译质量整体良好,同时,张金忠老师也指出了同学们下一步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本次组会是针对同学们参加近期召开的中俄传统文化爱好者联盟专题会议的一次“彩排”和“预演”,指导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题目和内容进行指导、检查、修改和完善,为高质量参加学术会议做充分准备,组会达到了预期目标。
文字:新闻部
图片: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