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努力打造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办学质量文化,使“双基双实”活动走深走实、落实落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7月2日下午,斯拉夫语学院在社科楼911会议室召开2023-2024学年第2学期校院本科教学督导听评课意见反馈会,会议主题是“深入落实学生中心理念 努力打造办学质量文化”。
学校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外语组本科教学督导专家郑杨教授、外语组组长张金忠教授应邀出席,对本学期在我院听评课情况进行反馈。学校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晓杰、斯拉夫语学院院长赵秋野教授、副院长吴哲教授、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系部和教研室主任、主任助理和教师代表、教科办工作人员参加了反馈会。反馈会由俄语系主任徐涛副教授主持。
会议第一项:校本科教学督导进行听评课意见反馈。郑杨教授代表督导小组作了2023-2024学年第2学期斯拉夫语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报告。她从听课的整体情况、教师授课的优点及特点、问题与不足、持续改进和改进建议等5个方面对本学期斯拉夫语学院课堂教学听评课情况进行了全面反馈。郑杨指出,本学期两位督导共听取俄语专业14门,被听课教师中,从职称情况看,教授2人,占比14%;副教授5人,占比36%;讲师7人,占比50%;外教1人,占比7%。从评价等级情况看,优秀6人,占比43%;良好8人,占比57%。郑杨表示,斯拉夫语学院授课教师无私奉献,充分展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风采,教师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教学规范,注意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合理,授课内容丰富,课件制作精良,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强。除上述优点和特点外,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课程目标不够清晰、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案等教学文件不齐、学生中心体现不足、师生缺少有效互动、学生言语输出训练比重相对不大。结合上述问题与不足,郑杨提出如下改进建议: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补齐教学文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意精讲多练,努力使用外语授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着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__local/D/E0/79/62D6CD59AE31537A5D422EC97E9_30FD3DD2_16F12.png)
张金忠教授就本学期所听的斯拉夫语学院14位教师授课情况进行了意见反馈和补充说明。张金忠指出,斯拉夫语学院教师专业素质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授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效果普遍很好。张金忠特别指出了斯拉夫语学院在贯彻落实外语“三进”工作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工作,学院在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把《理解当代中国》俄文版《俄语读写教程》《汉俄互译教程》《俄语演讲教程》等教材及相关内容或以必修课程身份单独设课,或对原有必修课程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全部融入,教师的“三进”工作意识及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显著提升。针对听评课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张金忠建议学院系部和教研室进一步加强教学文件的检查、审核及管理,定期开展有组织教研,带动全体任课教师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对照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科学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升数字素养,不断提教育教学质量。
会议第二项:学院本科教学督导听评课工作汇报。校本科教学督导听评课意见反馈会结束后,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徐涛、于大春等老师也对本学期听评课情况同与会各教研室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反馈和交流。各位督导就本学期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如建议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要求,通过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课程团队开展集体备课等方式解决平行班课程进度不齐等问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高课件制作的质量,增加课堂小测环节,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达成效果。
会议第三项:学校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领导讲话。李晓杰副主任强调了课堂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指出了本科教学督导在强化学校教育教学内部监测和评价管理中的现实意义,她指出,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在开展教育教学监督的同时,在有效指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委托,李晓杰副主任介绍了学校正在修订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指标,将进一步科学设置教师同行、学生、校、院本科教学督导四方评价所占的权重。在讲话的最后,李晓杰副主任表示,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目前正在设计实施本科课程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荣誉表彰体系,将进一步鼓励和激发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教师职业发展。
会议第四项:郑杨教授课程建设教研讲座。郑杨教授是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日本概况》负责人。在本次会议上应邀为斯拉夫语学院教师作了题为《外语类课程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日本概况>教学为例》的教研讲座。主讲人依托《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与理论成果,深度聚焦外语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双角度深刻阐述了如何凝练课程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应用教学方法、开展考核评价等课程建设领域关键问题。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有理论高度,有问题广度,要探索深度,有数据精度,有人文温度,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会议第四项:学院领导讲话。斯拉夫语学院院长赵秋野教授欢迎学校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晓杰来学院指导本科教学工作,感谢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在外语学科建设和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两位学校督导专家对学院听评课的意见进行反馈。赵秋野表示,两位校督导对全体教师授课整体情况、授课优点、特点和亮点予以充分肯定,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效果给予高度评价,是对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鼓励,督导专家对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剖析透彻,提出的建议中肯、措施得力,是对学院课程建设持续改进开出的“良方”,学院照单全收,希望学院各系部和教研室、教科办负责人要以督导专家听评课意见反馈会为契机,及时主动组织本部门对标问题开展研讨,细心梳理和完善教学文件,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用心组织教学环节、倾心投入课程教学工作,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赵秋野对郑杨教授在百忙当中为学院教师所作的课程教研精彩讲座予以高度评价。她指出,从郑杨老师的讲座中能够明显感觉到,郑杨老师在一流课程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前头,作为教师,她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从课程目标的调研与制定、课程内容的凝练与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考评方式的制定与实施,在课程教学的全链条把教——学——评三者深度融合、有机结合,体现了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赵秋野邀请郑杨教授在方便的时候再次为学院教师进行教研讲座。
召开本次校院本科教学督导听评课意见反馈会既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一次内容丰富、环节紧凑、务实高效的有组织教学研讨。会议完成了既定的全部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文字:融媒体中心
图片:曲巧
审核:张金忠 朱婉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