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博士点


 

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始于1952年的俄语专业,由斯拉夫语学院、西语学院、东语学院共建,以俄语学科为引领。英语、日语、俄语学科均为省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校重点学科,建有翻译硕士点。2011年、2017年分获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2019年起招收博士生。有英、日、俄等9个专业,俄语、英语、日语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为国家特色专业,建有4门国家一流课程。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成绩均为B-2020年、2022年、2023年“软”排名进入前20%

博士点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国别和区域研究五个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外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基本特点和前沿学术动态,掌握本学科基本研究方法,具有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学术创新意识、跨学科视野,具备较强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具备较熟练的外语口笔语能力和较高的汉语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口笔语能力及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意识,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新文科建设需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的高级外语专门人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或相关部门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或对外交流工作。截至目前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7人,其中已毕业2人,均进入国内高校工作。斯拉夫语学院培养博士研究生17人,其中已毕业1人。

博士点共有导师7人,带头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为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基础外指委副主任。学科队伍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省师德先进集体、省三八红旗集体。学科现有教授35人,其中二级教授6人、博导7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霍英东奖获得者5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B类人才1人、省级名师5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8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7项、各部委和省社科项目48项,其他省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6项,获首届省哲学社学科体系创新支持计划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水平人才培养项目、科技部国际引智项目、省教改项目13项、省研究生精品课程立项1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省研究生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库5项、省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委托项目2项、首批外语专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4个、第二批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第三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项、首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项。

建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为“龙江外事创新发展智库”成员单位,依托中心建有5个青年科研团队;建有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俄语教育研究中心”和“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建有校首批哲学社科重点实验室“语言教育与区域国别数智化研究实验室”,为俄语界首个新文科眼动脑电实验室;建有校级研究中心“乌拉圭研究中心”。

依托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一流课程,实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坚持研究生学术团组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举办研究生系列论坛和学术讲座,实施硕博连读及中俄联合培养博士模式,人才培养国际化。在教育部新文科项目框架下建有“斯拉夫学微专业”,建有教育部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依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中国(哈尔滨)新闻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智库”等,向教育部、省政府等提交多个咨政报告,2个被教育部采纳,1个被省人大采纳。当选东北三省一区外语学科联盟共同主席单位。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服务基础俄语教育,在《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研制、俄语教材审核、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建设、推动中学俄语教育发展等方面成绩卓著,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俄罗斯政府推广俄语贡献奖。培养俄、波、塞语人才,举办3届全国研究生论坛、31期研究生研讨班;主编斯拉夫语言文化研究丛书,与俄罗斯科学院斯拉夫学研究所联合主编国内首个《斯拉夫学研究》辑刊。扎根边疆教育,服务龙江振兴,建立“乡村英语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助力语言教育扶贫;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荣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成立斯拉夫语学院“教育向北开放”大学生语言服务团,为大型国际活动提供语言服务。在英国、俄罗斯、韩国、安哥拉建有4所孔院,2所获评全球优秀孔子学院,2人获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

学科为大学日语、省日语学会会长单位,中国俄罗斯东欧学会、中国俄语教学、心理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担任基础教育外语教指委副主任、英汉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委会副秘书长、高校外语发展联盟师范类委员会副主任、俄科学院RSCI期刊及国内2CSSCI期刊编委;与俄科学院语言学所、斯拉夫学所合作,原创性研究产生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