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学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学工 > 正文

谱好“引领曲”奏响最强音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创新工作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4-23   浏览:

近年来,斯拉夫语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服务社会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筑牢“引”的动能、把准“领”的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党委领导,全院协同、师生共进”的发展共同体,进一步转作风、提能力、求实效,让学院改革发展有主心骨、先锋队,在党的建设、专业学科、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学院办学实力得到跨越式发展、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迈上新台阶,谱写了党建引领的生动交响曲,奏出了同向同行最强音。

一、背景简介

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斯拉夫语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俄语专业)、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等平台,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层次外语人才”这一中心任务,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和高层次外语人才培养,探索创新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一体二维三结合”的工作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体二维三结合”工作模式,其核心就在于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党委领导、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促进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院发展动能和发展水平。

(一)一体化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作为黑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重点项目研究、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组织和引领作用,严把学科发展的政治关、方向关,为加强党对学科建设的领导提供组织保障。2016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B-成绩,其中科研水平排在前10名;2017年以俄语学科为基础,整合英语、日语学科力量,申报并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师大几代外语人的梦想;2018年外语学科被学校确定为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高原学科”并通过学校验收,申报并获批首届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支持计划项目“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圆满完成一级学科硕士点评估和翻译硕士点复评工作,学科带头人被中组部确定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2019年学科柔性引进2名特聘教授;2022年12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首次入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软科公布的2022年学科排名稳居全国前20%,实现了我院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外语学科在省内高校的优势地位。

在优势学科的支撑下,党员名师、黄大年教师团队积极攻关,学院科研成果数量和层次不断取得新突破。2016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达到15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国际司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1项;获批“一带一路”教育国家合作2019年度专项研究课题1项;获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联专项1项、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1项、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3项,1名教师入围获省社科专项,获批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1项,省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全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课题1项,教师发表论文95篇论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20余部,获省社科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6项,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等奖项10余项。

(二)一体化推进,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融合发展,锻造高水平师资

学院党委通过宏观引领和制度设计,将师资团队和领军人才建设与党建骨干力量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党员领军人物、党员名师和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在学科方向、重大项目、课程教学的榜样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把政治强、素质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放到党建工作岗位上培养锻炼;吸引党务工作者参与学院十四五规划、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践教学活动等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促进党建和学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深度融合,形成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一盘棋”运行机制。

党委副书记、院长、学科带头人赵秋野教授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省级劳动模范、最美园丁,连续三次被我省推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荐人选,入选省高端B类人才,当选中国高教学会外语专委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外指委副主任委员。教师团队中2人被评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学奖,1人被评为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3人获校级教学名师,2名退休教师获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多人次获得校教师“奉献奖”、“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奖项、荣誉。学院党员名师率先垂范,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教师数十年如一日义务承担“兼职班主任”工作,在学生专业发展、人格成长和身心健康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三)一体化推进,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同向同心,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学院围绕思政育人功能,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专业教育、能力教育、通识教育”三位一体的模块课程结构与体系,引导国家级省级校级名师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制定《斯拉夫语学院“三进”工作实施方案》,2门课程入选首批黑龙江省首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项目,出版教材、发表教学研究文章10余部(篇)。学生党支部坚持“经典俄译”“经典诵读”“经典传唱”等方式开展党团员学习教育。在学院党委委员、研究生导师的引领下,党团员积极参与,开发建设院本系列教材《<共产党员宣言>俄汉双语学习读本》、《<党的十九大报告>俄汉双语学习读本》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俄汉双语学习读本》,总字数达50万,这些读本已成为我院实施课程思政的新载体。“《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俄译及展演”“苏共亡党的历史镜鉴”“百年党史百篇廉洁故事”等项目连续获批学校“廉洁文化教育”项目。学生党支部先后开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俄汉双语诵读活动,900多人次踊跃参与,累计诵读时长达50多个小时。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用流利的俄语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2021年8月研究生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10月,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教育工作案例入选黑龙江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

(四)一体化推进,党的建设与社会服务协同联动,为党建工作赋能提质增效

整合并充分发挥学院作为校党建标杆学院、教师党支部校样板党支部标和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研究生组织优势和辐射示范作用,党员教师带头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先、干在前:学院充分发挥国家教研平台作用和团队的人才优势,积极服务龙江俄语基础教育,持续开展教研攻关,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申报了省部级和校级教研项目近10项。其中赵秋野教授主持“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在省内首次实现高校和基础教育全面对接,该项目获得第三届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赵秋野教授当选中国高教学会外语专委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外指委副主任委员,主持《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5-2017),修订《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参与人教社新编《高中俄语教材》审定工作,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学俄语教师《新课标》培训,不断提升学院服务社会的水平。学生支部引领党团员把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走进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运用所学积极服务社会,近年来,有300多名学生党团员在“哈洽会”“中俄文化大集”“中俄科技周”“中俄体育节”等高级别、高规格国际展会中担任志愿者;为哈尔滨音乐学院、哈尔滨大剧院、黑龙江省档案馆、中俄标准研究中心、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俄语翻译服务,在中俄文化艺术、教育、商贸交流中做出积极贡献,获得志愿服务证书600多份,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多小时。2023年4月组建的“教育向北开放”大学生语言服务团为第32届“哈洽会”“中俄首届皮划艇邀请赛”等赛会提供语言服务,赢得广泛好评;2023年6月“行知微光 逐梦龙江”志愿服务团队蝉联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同时入选了教育部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立志把服务写在龙江大地上。

三、成效启示

(一)主要成效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学院党委入选全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荣获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院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称号、“省三八红旗先进集体”,首批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研究生导师团队。2022年斯拉夫语言文化教学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是学院党建与发展双融双促、同频共振的鲜明印记。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有质的飞跃,10多名教师成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名师,党员教师获省级劳动模范、省级最美园丁、省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拥有在国内外一定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逐渐形成了一支在全省领先、全国知名、实力优秀的学科团队。

服务社会能力水平显著增强。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2016年以来,学院新增科研平台教育部区域与国别问题研究基地“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并入选省外办龙江发展高端智库成员单位,中心提交的2份咨政报告获得教育部社科司采纳;编写完成2021年度《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年度报告》并提交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所撰写的智库报告被省教育厅采纳,在东北网专题发表;赵秋野教授在第二届全国中学俄语教育与发展研讨会、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杏坛博约”专题论坛活动作主题报告;东北三省一区外语学科发展联盟成立,学院成为共同主席单位。

(二)经验启示

坚持一体化推进,强化党委在学院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学院党委坚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学术攻关方向,依托一流学科建设,注重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课程思政”的项目培育上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党建科学化的学理支撑。

坚持一体化推进,推动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实质融合。坚持把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党员名师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机结合;把支部活动与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科研相结合;把党课宣讲与学术探讨和组会结合起来,优选学科骨干作为党支部书记,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深化科研和教学改革助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一体化推进,将党的建设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学院党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运用“融合”思维,整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资源,构筑起了以立德树人为本,“三全育人”协同,“五育并举”融入,凸显学科特点的 “党建+专业”育人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一体化、党建工作与专业实践教育一体化、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一体化。

坚持一体化推进,抓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必须“两手都硬”。专业教育是“形”,党的建设是“魂”,思想教育是“神”。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体两翼”,不能偏废。学院坚持把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真正实现同行同向、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