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语言认知与发展的跨学科研究,推动校际学术资源共享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继与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闫国利教授团队成功举办联合组会后,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赵秋野教授团队于2025年6月16日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兴珊研究员团队云端相聚,再度开展合作,共享学术盛宴。本次联合组会上,7名硕博研究生进行了专题报告。除赵秋野教授、李兴珊研究员团队成员外,本科教育教学督导组组长姜君教授、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吕莉媛教授团队、西语学院李雅波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原伟教授团队等40余名师生亦莅临参会,组会由董红晶博士主持。

本次组会聚焦“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认知与发展研究”这一前沿主题,旨在搭建跨学科、跨机构的高层次对话平台,通过智慧碰撞与思想交融,共同探索语言认知研究的新范式,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深度融合。

会议伊始,董红晶博士对两位团队带头人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赵秋野教授与李兴珊研究员先后致辞。赵秋野教授首先衷心感谢李兴珊研究员近年来线上线下的倾囊相授与悉心指导,并欣喜地指出,本次组会不仅有斯拉夫语学院心理语言学团队参与,更吸引了西语学院、经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师莅临。李兴珊研究员表示,此次校际联合组会为双方团队搭建了理论碰撞与方法互鉴的宝贵平台,并对赵秋野教授团队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

会议第一阶段,双方团队的博士生呈现三个前沿报告,展示了心理学实验范式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创新应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博士研究生赵蕙以《中文阅读中读者并非严格按照词汇出现的顺序进行整合》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中文读者在阅读包含三字字符串(ABC)句子时的眼动行为,探讨在中文自然阅读过程中,词的整合是否遵循严格的顺序;哈师大斯拉夫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紫铭以《汉俄双语者俄语代词回指歧义消解:动词隐含因果性的影响》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60名高低水平俄语学习者为实验被试,系统探讨了动词隐含因果性如何影响俄语代词回指歧义消解;哈师大斯拉夫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佟欣以《中国俄语学习者俄语主谓“性”一致关系的在线加工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研究采用自定步速范式,以112名高低水平俄语学习者为实验被试,探讨了标记性和俄语水平对中国学习者俄语主谓一致关系加工的影响。

会议第二阶段,双方团队的硕士研究生接续汇报。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硕士研究生张雯以《汉字位置编码的加工层次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研究选取70名实验被试,通过词汇决定任务探讨汉字的位置信息编码是否不仅发生在正字法层,也发生在语义层;硕士研究生李晨曦以《中文阅读过程中同音字的合理性效应:基于眼动的实验证据》为题进行学术报告。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在中文阅读中中文读者能否通过语音通路进行语义的通达;哈师大斯拉夫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梦雪、任静分别以《中国俄语学习者俄语动词的心理加工机制研究》和《中国俄语学习者俄语情绪词加工眼动研究》为题对研究背景、方法及其实验设计进行汇报。

联合组会最后,赵秋野教授对七位同学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本次联合组会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团队师生收获丰富,并期待未来与李兴珊研究员团队线下相聚。

本次联合组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相信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共建研究平台、共担重大项目、共育学术人才,携手产出标志性成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贡献合力!此次会议充分彰显了我国“语言学 + 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跨学科协同交流新气象。本次校际研究生联合组会圆满结束,为今后跨学科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