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学校2025届毕业生“百日冲刺促就业”行动方案,凝聚学院全员力量,抢抓就业工作“有效期”、关键窗口期,全力促进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6月19日斯拉夫语学院在社科楼911会议室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三办主任、各系部教研室负责人班主任、毕业班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阿庆喜主持。

阿庆喜首先通报了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最新就业数据,并对《哈尔滨师范大学2025届毕业生“百日冲刺促就业”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学习。俄语系系主任徐涛、2025届本科生辅导员朱婉畅、2021级俄语师范班班主任王莹莹代表系部教研室、班年级通报了就业包保落实情况,分享了各自促就业的做法与经验。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落实全员就业包保促就业不仅是达成就业数据指标,更需要深入学生群体用心倾听,以责任感和同理心陪伴毕业生求职全过程。
学院党委书记张令彬深入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深入落实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继续全面、细致摸排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展,及时跟进,对就业困难学生建立专项档案,实施“一生一册”动态管理,落实精准帮扶;第二,要继续持续开展就业活动。各系部教研室要发挥组织优势,发挥就业包保网络辐射作用,引导带动,发挥集群优势;第三,要继续推进多种形式就业。组织成功就业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发挥朋辈示范效应。第四,要继续做好就业数据监测工作。他强调,就业包保教师、辅导员和导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经常找同学“聊聊天”“谈谈心”,及时疏导压力,帮助同学们解决就业中的实际困难。
院长赵秋野在总结讲话时表示,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一是要深刻认识招生形势与就业质量紧密相连,必须立足长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立足外语专业实际,持续关注新兴产业对传统岗位的替代与更新,引导学生和家长拓宽视野,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三是积极宣传并鼓励毕业生在新型行业和岗位上探索灵活就业形式,开辟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四是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及行业人脉资源,主动对接用人单位,积极拓展优质就业岗位,形成全员参与促就业的强大合力。
新学期以来,斯拉夫语学院连续召开多场次就业工作系列推进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学院全体教职工依托全员就业包保机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温度”的服务,协同联动,攻坚克难,全力护航2025届毕业生就业,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