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硕博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开拓研究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师生间学术交流,我院心理语言学方向于2024年4月7日下午14时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新一期学术组会。博士生导师赵秋野教授、穆馨副教授以及本方向全体在读硕博研究生共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组会,汇报人为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煜夫与姚芙蓉两位同学。
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煜夫首先就魏行等学者的《中国英语学习者 either...or 结构理解中的句法预测效应》(2023)一文进行汇报。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任务,考察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阅读中的句法预测效应。以往研究显示,低水平二语者预测效应较弱,因此研究人员选取了42 名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中级水平二语者)为受试参加了实验,并根据英语关联词either...or的结构特点,编制了并列句和并列名词短语各12 对,每组句对包含 either 隐现两个版本。通过对目标区域反应时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二语预测效应存在,并且二语句法预测效应不依赖显性形态标记;句型结构与预测效应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并且认知负荷的变化对预测效应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之上,王煜夫同学推测,俄语语篇中的连词也会使读者对文章上下文的内容做出预测,进而影响语义加工效率,为进一步阐释连词的预测性可以影响语篇加工这一问题,王煜夫同学也辅以语料进行详细阐释。
与会师生就汇报人选取的理论基础与选取语料进行讨论,并针对研究思路提出较为具体的建议。赵秋野教授建议王煜夫同学在整理文献时要聚焦问题,不要浮在表面,抓不住问题核心;穆馨副教授建议,王煜夫同学要明确研究的目的,要对高预测性连词和低预测性连词加以区分和界定,并且要注意到强制性语境的限制,要分清楚连词的可预测性研究属于概念预测还是速度预测;2019级博士研究生宁悦彤指出,王煜夫同学的实验构思中所选用的违背范式常见于ERP实验设计中,而这一范式应用于眼动实验中的合理性仍待考证;2020级博士研究生周耘竹建议汇报人要注意连词类型的划分,可以选取某一特定类别进行语料的编写与实验研究,并提出,在整理文献时要更多地关注研究的具体问题,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之上进行反思,挖掘出目前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此外,对于实验指标的选取,她也表示,要关注凝视的时间与位置;2021级博士研究生佟欣对王煜夫同学所提出研究问题的学术价值予以肯定,同时建议在进行研究时只针对一类连接词进行研究,并且可以将句法中心位置与类型等变量纳入考察内容,这样可以更加聚焦于研究问题;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紫铭指出,在准备实验句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词汇难度、词频、词长、语义等要素,尽量平衡无关因素,还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境预测;2022级博士研究生林宇指出,实验材料的信度和效度也十分关键,并建议王煜夫同学要进一步明确与细化研究问题。
2022级硕士研究生姚芙蓉以刘妮娜等人的《词汇预测性对中文高、低阅读技能儿童眼动行为的影响》(2020)一文为例,从理论基础、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为探究词汇预测性对高、低阅读技能儿童阅读模式的影响,实验人员选取具有高、低阅读技能儿童各22名,并根据国家语料库中的18对高-低频词编制了18组实验句,以高-低频词为兴趣区,收集跳读率、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等眼动指标数据。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分析发现,词汇预测性对中文儿童阅读时的眼动行为和词汇加工具有影响,具体表现为:被试对于高预测性中文单词的跳读率更高,其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等更短;词汇预测性作用的大小和发生时程受阅读技能调节,高阅读技能儿童倾向于利用词汇预测性来决定早期加工的跳读,而低阅读技能儿童则来决定后期的再阅读时间。在此基础上,报告人提出,可以尝试以中国俄语专业大学生为受试者,设计相关实验研究。
与会师生围绕上述汇报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赵秋野教授指出,学术研究应该努力服务于俄语教学,她建议以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真题中的完形填空题为语料设计实验,通过分析学生语义预测的错误类型,进一步指导俄语阅读教学;此外要更加关注俄罗斯学者对言语预期所做的相关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更多理论支撑;穆馨副教授建议,应该进一步明确词汇预测的概念,并指出,词汇预测的影响因素除语义之外,还有语法、正字法、语音等,在实验设计时也应该对上述因素予以考虑;2019级博士研究生宁悦彤表示,该实验设计与俄语语言意识研究联系紧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实验材料的编写时要考虑到受试者的俄语水平,尽量以简单句为主;2020级博士研究生周耘竹对眼动实验设计的细节以及被试的选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眼动实验中应该添加填充语料,并设置问答题以保证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实验被试最好选择俄语达到专业四级水平的学生;2021级博士研究生佟欣就实验间的逻辑关系与汇报人交流了观点,她提出,如果文章中设计多个实验,要注意将前一实验的发现与结论应用于后面实验之中,实验之间的关系要合理且紧密。
本次组会历时四个多小时,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讨论过程中与会师生表现踊跃,展现出了师生对学术研究的满腔热忱和积极探索精神,使同学们受益良多。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两位汇报人在增强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的同时,也明确了后续的研究思路和实验设计流程。在会议的最后,赵秋野教授对同学们在科研中取得的阶段性进展给予肯定,对两位同学汇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与解决方案,进一步指明了研究方向。
文字:王煜夫、姚芙蓉